


ICH Everywhere
「非遺多元度ICH Everywhere」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的獲資助計劃,透過結合線上多元媒體以及線下實體活動,以嶄新的方式,向市民及遊客推廣香港本地非遺項目。
認識我們

非遺多元度

「非遺多元度」的標誌,是用像素化(pixelation) - 一個比較數碼化的手法,去呈現「非」字,表達出我們除了會有傳統線下的實體活動之外,還相當重視線上的宣傳渠道。
大家有否留意我們的標誌有5種顏色呢?其實是代表著我們將會聚焦在5個不同的非遺項目主題。
藍色:「漁鄉記憶」
藍色象徵海洋,我們會介紹一系列關於漁民生活和文化的非遺項目。
橙色:「時光味道」
橙色象徵甜美和鮮活的味道,這意味著懷舊美食在新世代依然歷久嚐新。
綠色:「傳承匠心」
綠色象徵可持續性,與傳統技藝中強調與自然和諧的做法相連。
黃色:「藝粹薪傳」
黃色象徵快樂、能量及創造力。在表演藝術中,它能傳達情感及力量,有如陽光一樣發熱發亮。
粉紅色:「古著今風」
粉紅色象徵優雅及熱情,顯示相關的非遺項目中的古典優雅,在當今世代依然充滿生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非遺辦事處)
2015年5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升格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致力確認、立檔、研究、保存、推廣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公眾參與,共同推動非遺的傳承與創新。


蒲窩青少年中心
蒲窩青少年中心是專為本港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自我創作、多元發展的非牟利慈善團體。蒲窩一直秉承宗旨,策動不同類型的藝術、文化保育、動手造項目等,鼓勵青少年多元發展及回饋社會。
位於前身為舊香港仔警署的二級歷史建築,蒲窩青少年中心一直致力推廣及保育本地及中華文化,現時為「非遺多元度」計劃的籌劃團體。
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尊重相關社區和個人的文化表達,並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非遺的五個類別包括:
-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
-
表演藝術;
-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及
-
傳統手工藝。
根據《公約》界定,需採取「保護」措施來確保非遺的生命力,如確認、保存和傳承。自2006年生效以來,締約國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並更新非遺清單。


香港非遺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4年6月公布首份「非遺清單」,包含480個項目。香港特區政府於2024年8月27日至9月23日期間發布有關「非遺清單」建議增補項目,非遺諮詢委員會參考了公眾意見後,同意將另外34個項目納入「非遺清單」,並建議整合為27項,「非遺清單」項目數量遂由480個增至507個。
更新的「非遺清單」最後獲香港特區政府確認,並於2024年12月公布,當中非遺項目所屬的類別包括21項「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類別、35項「表演藝術」類別、310項「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類別、7項「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類別和134項「傳統手工藝」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