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大非遺主題
1.
漁鄉記憶
香港是一個海岸城市,保存不少與漁民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漁鄉記憶」旨在保存和傳承香港的漁村文化及其獨特的生活方式,涵蓋漁民的傳統技藝、民間信仰、節慶活動以及口述歷史,讓市民大眾深入了解漁鄉的歷史與文化。漁鄉社區的凝聚力及其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展現了香港豐富的文化多樣性。
藍色象徵海洋,常見於相關的藝術和紡織品中,展示出其與海洋生物和海洋的聯繫。


相關非遺項目
1.4
2.20
3.11
3.12
3.18
3.23.1
5.85
5.90
(數字為非遺清單編號)
漁⺠話
嘆歌
洪聖誕
觀音誕
天后誕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棚屋建築技術
漁網編織技藝
2.
時光味道
食物往往是世代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樑,是年輕一代了解先輩的重要切入點,懷舊美食承載著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和歷史故事。「時光味道」旨在保護和傳承本地傳統美食的製作技藝,透過不同工作坊和活動,讓大眾了解這些傳統技藝,並嘗試體驗與家人及朋友共享美食的樂趣,這不僅延續了飲食文化,也促進了社區的聯繫和文化認同。
橙色象徵甜美和鮮活的味道,這意味著懷舊美食在新世代依然歷久嚐新。


相關非遺項目
4.1.1
5.4.1
5.7
5.8
5.32.1
5.38
5.39
5.40
5.102
5.103
(數字為非遺清單編號)
涼茶
飛機欖製作技藝
魚膠製作技藝
蝦膏蝦醬製作技藝
傳統蝦子麵製作技藝
叮叮糖製作技藝
吹糖技藝
龍鬚糖技藝
炒米餅製作技藝
炒米通製作技藝
3.
傳承匠心
各種不同的工匠技藝,是多年來生活智慧的結晶品。「傳承匠心」強調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術和對品質的追求,展現出工匠們對技藝的熱愛和專注。透過工作坊和展示活動,可以令大眾理解工藝背後的文化價值與歷史意義,傳承珍貴但卻因社會變遷而日漸消失的技藝。
綠色象徵可持續性,與傳統技藝中強調與自然和諧的做法相連。


相關非遺項目
3.28
5.45
5.53
5.56
5.58
5.77
5.81
5.88
5.106
(數字為非遺清單編號)
魯班誕(與工匠相關技藝及精神)
木雕刻技藝
剪紙技藝
印章雕刻技藝
活字印刷技藝
白鐵器具製作技藝
木傢俱製作技藝
木船製作技藝
霓虹光管製作及造型技藝
4.
藝粹薪傳
傳統表演藝術除了為民間提供娛樂之外,本身的藝術性亦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藝粹薪傳」涵蓋粵劇、舞獅等等多種的表演形式,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傳承與藝術表現。這些表演藝術不僅富含歷史韻味,更反映了香港的社會變遷與民俗信仰。透過不同活動,市民大眾得以體驗和學習這些傳統藝術,增強文化認同感,令傳統表演藝術得以延續,成為香港文化的重要象徵。
黃色象徵快樂、能量和創造力。在表演藝術中,它能傳達情感及力量,有如陽光一樣發熱發亮。


相關非遺項目
2.1
2.2
2.3
2.8
2.14
(數字為非遺清單編號)
舞獅
舞龍
舞貔貅
木偶戲
南音
5.
古著今風
衣著和飾物的製作技藝,背後蘊藏著重要的文化資源。「古著今風」旨在探索昔日時尚舊物的獨特性與美學,並將其與現代潮流相結合,賦予全新的意義。透過不同活動,市民大眾可以學習傳統並時尚的製作技藝,更可體驗可持續時尚的理念。項目不僅展現了香港的創意與文化多樣性,也促進了大眾對環保與歷史的關注,令舊日時尚在當代生活中重獲新生。
粉紅色象徵優雅與熱情,顯示相關的非遺項目中的古典優雅,在當今世代依然充滿生命力。


相關非遺項目
皮鞋製作技藝
花鈕製作技藝
⻑衫製作技藝
花帶編織技藝
西金製作技藝
5.69
5.71.1
5.71.3
5.72
5.76.1
(數字為非遺清單編號)
bottom of page